然而,在这次授衔的军官队伍里头,有个挺不一样的将军。
他在1935年那会儿,就已经挑起了大梁,当上了
这位中央政治局委员,为了咱祖国的解放和建设,那真是拼尽全力,立下了大功。不过到最后,他只拿到了上将军衔。
这位大佬名叫周纯全,他是一位将军。
为啥周纯全最后只拿到上将军衔呢?
【错误选择】
1905年10月,湖北黄安县的一个小村庄里,那时候还叫红安县,迎来了一个新生命,周纯全就在那儿呱呱坠地了。
周纯全家里头穷,老爸又走得早,所以他从小就得扛起家里的活。还没到成年,他就一个人跑到武汉去想办法赚钱,先是给人打下手,后来也当过工人。
在武汉打工那会儿,周纯全受到了先进思想的影响,他热心参与工人活动,在一次次的活动中,慢慢跟党组织搭上了线。
1927年那时候,共产党带着农民搞运动,动静越闹越大。就在这时,周纯全回到了老家,并且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。
那时候,周纯全在一家学校打工,而这所学校的头儿正是董必武。这样一来,周纯全得到了更多深入了解共产主义思想的机会。从那以后,他便经常在各个地方跑来跑去,执行各种任务。
农民运动一闹起来,周纯全就开始忙活着组织乡亲们。
周纯全四处奔波,忙前忙后,最终在湖北黄安县八里湾成功组织了一场游行活动。
当地的那些坏蛋土豪都被绳之以法了,长久以来受苦受难的老百姓,终于瞧见了自己当家做主的曙光,这一下子可把农民们的热情给激发起来了。在鄂东这块地方,农民运动开始慢慢火了起来。
1927年10月份,黄麻起义轰轰烈烈地开始了,周纯全是这次起义的重要组织者,他在战场上打得特别勇猛。后来,黄安县被解放了,大家就选他做了政府的候补委员。
这场仗没能打赢,真是遗憾。敌人派来了一队精兵强将后,黄麻起义就垮了。之后,周纯全费了好大劲,才又找到了队伍。
后来,周纯全又投身到带领群众进行抗争等事务中,而且在红军第三次对抗围剿时,他发挥了很大的作用。
川陕革命根据地那会儿,红四军打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规模“反围困”战斗。
周纯全在东线战场上挑起了指挥大梁。他让部队好几次故意后退,缩小防线,这招就是为了把敌人往里引。等敌人上了钩,他们就一次次地把敌人打退。这么做给主力部队的反击和最后的胜利赢得了宝贵的时间。
打完仗以后,周纯全就被调去当省委书记了。那时候,咱们根据地啥都缺,特别是盐,这玩意儿简直就是根据地的生命线,太重要了。
为了这事,周纯全费尽心思,他安排人手扮成普通老百姓,跑到国民党把守的城里去买盐。
除了盐巴之外,其他东西的问题都已经被好好处理了,受伤的人员也都已经转移并安顿好了。
在周纯全的精心筹划和带领下头,咱们根据地硬是在长达十个月的艰苦战斗中挺了过来,最终赢得了胜利。
周纯全很有一套积累经验的办法,每次搞完行动,他都会立马回头看看,把打仗时学到的东西理一理,然后跟其他战友一起聊聊,分享分享。
在买盐这种特别的任务里,周纯全会反思之前的做法,看看哪里做得好,哪里做得不好。到了下次任务,他就会按照这些反思来调整安排,确保任务顺利完成。
同时,周纯全在“反围剿”的战斗中积累了不少打破敌人包围的技巧,这些技巧在后续的打仗过程中都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。
不过,周纯全做了一个“不当决定”,这使得他的革命历程拐了个弯。
第五次围剿战被打败后,红军没办法,只能开始大转移,踏上了长达两万五千里的长征路。
1935年6月份,红一军团和红四方面军在懋功成功碰头后,周纯全就被安排做了红四方面军的总政治部主任,同时还管着后方纵队的政治思想工作。
1935年8月份,周纯全再次被选上,成了中央政治局的一员。
但是,两队人马汇合后,张国焘心里打起了小算盘。他不赞同中央往北走的决定,硬是要带着红四方面军往南去,结果害得队伍吃了不少亏。
那时候,周纯全在红四方面军里头是个不小的头头儿,他也或多或少地站队到了那条走偏的路上。
后来,张国焘的“逃跑”事件,也给周纯全带来了一些麻烦。
1936年10月8号那天,红四方面军在会宁跟红一方面军成功碰头了。
那时候,周纯全真心实意地向周总理他们承认了自己的错误,但周总理他们并没有揪着不放,反而更关心红四方面军的现状和未来的打算。
周纯全因此受到了深刻的启发,他自个儿提出要去抗大进修。到了西安,他二话不说,就主动辞去了中央政治局委员的职务。
在接下来的十年光阴里,周纯全没再继续上前线指挥战斗,他转到了陕西省的延长县,担任起抗大第一分校副校长的职务,一门心思扑在为军队培育优秀人才上,很多出色的红军战士都是出自他手。
【悲壮的大青山突围】
抗战那会儿,周纯全领着学生们一块儿冲出了包围圈。
1939年年初那会儿,上头下了命令,抗大第一分校的全体人员得动身去晋东南。咱们的目的地是山西长治屯留县的故县镇,到那儿去继续咱们的教育工作。
同年的11月份,周纯全他们又一次收到指令,得赶去山东的敌后抗日根据地,就在那边培训军政方面的干部。
没想到,走到沂蒙根据地的大青山那片地方,抗大一分校的队伍突然被日军给团团围住了。
1941年那会儿,沂蒙山这块抗日的地盘被日军盯上了。他们在周围地区猛攻,一下子集结了五万多兵马,还加上好多小队分批上阵,硬是把沂蒙山根据地给团团围住了。
这场仗打了两个多月。
参加这次行动的不光是守卫沂蒙山根据地的八路军,还有准备开赴山东的抗大一分校队伍。抗大一分校那边,有四个大队,外加一个女生队,还有校部的人员,加起来总共有三千多人。
尽管这所军校设在敌后,条件艰苦,但那会儿好多学员都没啥实战经验,手里还没枪,所以只能和其他队伍联手,想办法搅乱敌人,拖住他们。
大青山突围战打响前,他们已经跟日军斗智斗勇了整整20天。
大青山地势挺高,最高的山头超过了600米,加上它位置好找,就在三个县城的交汇点,沂蒙山革命根据地的指挥中心就选在了这儿。
11月30号那天,敌人的炮又轰隆隆地打过来了,而且日军的攻击是越来越凶狠。周纯全他们心里明白,光守在这儿可不行,得想办法冲出去。
接着,周纯全就带着抗大一分校的队友们,计划着要闯过敌人的封锁线。
那时候,日本军队已经占领了大青山的重要位置——一号高地,并且正对着咱们部队的大本营猛烈开炮。
为了赶紧冲出去,负责保护任务的队伍,立马冲上了第二和第三处山坡,跟敌人打起了硬仗,好给大部队争取逃跑的机会。
不过,敌人的攻击实在太猛,第五支队被逼得连连后退,没办法,大伙儿只能撤到第三高地后头的大青山峪,那儿成了咱们最后的退路。
可就在这时,周纯全正琢磨着怎么带着抗一大的那3000号人冲出去呢,没想到,又有一拨人闯了进来。
他们是一些后勤工作者,有机关里的职员,还有来自银行、报社等地方的人员。原本这个山坳就不大,结果一下子挤进来2000多人,显得更加拥挤了。
周纯全现在压力山大,他得带着身后那5000人大部队往前冲,可前面的第二高地已经被敌人占了,手里能打的兵也就几百号人。
紧急关头,周纯全靠着他多年的老经验,迅速拿定了主意,他决定组建一个突击小队,然后把这个小队一分为二。
有些人爬上了高地,守住那儿,不让敌人包围上来,而另外一些人则带着剩下的人往山下冲,想要冲出去。这支敢死队,总共也就几百号人。
没多久,就传来前方最后一道关卡快顶不住的消息。周纯全下了铁令:没法派人增援,但只要能多扛一秒是一秒,这样就能给后面的人争取多点逃跑的时间。
阎捷三,抗大一分校训练部的部长,领头带着超过4000名没有武器的人员,往西蒙山那边走了。
但因为人数太多,动静大,突围的队伍没多久就被日军给盯上了。
为了确保队伍能成功冲出去,抗大一分校的战士们迎头对上飞来的子弹,朝敌人猛攻。一排排警卫连的兄弟接连倒下,可他们身后没有回头路,只能咬牙往前冲。
碰到窄路,胆大的人占优势。当一大群人跟潮水似的往敌人防线猛冲时,山下的日伪军反倒被吓破了胆,他们错以为是驻守第三高地的第五支队下山攻击了,结果一个个吓得掉头就跑。
趁着这个机会,阎捷三发现了出路,他带着队伍就往外冲。
但是,日军很快就发起了猛烈的攻击,周纯全面对敌人的猛烈攻势,只能带着人数不多的中队,依靠大青山的地理条件,跟敌人拼上了命。
这场仗打了一整天,直到快天黑,队伍才爬上了西蒙山。
大青山那场战斗,差不多有近一千名战士献出了生命,他们大多是抗大一分校的学生。多亏了周纯全的巧妙指挥,大家才从敌人严密的包围圈里杀出了一条血路。
后来,周纯全继续为国家出了不少力,有其他方面的贡献。
【抗美援朝的后援奇迹】
1950年10月19日那天,咱们中国的志愿军战士们,为了保卫家园和国家,毅然决然地迈过了鸭绿江,奔赴朝鲜战场去打仗。
但是,志愿军的后勤保障方面,其实一直没有专门设立后勤部门,所有后勤物资都是靠东北军区来打理的。
在朝鲜战场的最前线,就那么几个小兵守着哨所。可那儿离得太远了,光靠这几个带头的,后勤的东西根本送不上去,困难一大堆。
打算建立志愿军后勤部门那会儿,彭德怀脑海里浮现出了周纯全的名字。
长征结束后,周纯全的工作重心挪到了大后方。不过,他出色的本事在后勤岗位上也是展现得一点不含糊。
1946年那会儿,在辽南战场上,国军跟解放军正打着呢,周纯全挑起了大梁,管起了后勤的事儿。
尽管遇到了很多麻烦,周纯全还是想方设法,给行军的战士们弄来了粮食和军装,还给部队补充了武器装备,并且在辽南地区创建了革命基地。
辽南被解放后,周纯全接下了和老百姓打交道的新任务。他忙着发动大家,组织各种活动,让当地的生产生活快速回到正轨,同时,也让革命根据地的范围变得更大。
后来,周纯全被安排到了东北第四野战军,干上了后勤部的一把手。
那时候,周纯全刚动完手术,右眼还没好利索,但他立马就扎进了辽沈战役的后勤保障里头。忙前忙后,不分昼夜,结果因为太累了,他的右眼彻底看不见了。
因为周纯全以前后勤保障工作做得特别出色,所以彭德怀一下子就想到了他。
1951年5月份,中央军委给周纯全下了正式通知,让他去当新成立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后勤部的头儿,也就是部长(后来他还转岗做了政治委员)。
在提升志愿军后勤运输效率这些事儿上,周纯全可是立了大功。
在国内打仗时,后勤物资大多就地取材,但朝鲜战场的情况可就不一样了。在那个完全陌生的地方,后勤补给得靠从国内运过去才行。
另外,美国军队还会派空军出手,在这时候,他们会摧毁那些运送补给的交通要道。
碰到这个棘手问题,周纯全立马行动起来,他让后勤部门动手搞了一条专门的运输路线,用来保障兵站需求。
在从鸭绿江延伸到三八线的差不多3000公里长的运输道路上,设置了1568个岗哨点,它们就像现在的监控摄像头,一直盯着天上,看有没有敌机出现。只要发现危险,就会立刻开枪示警。
同时呢,送货时间也从大白天改到了晚上。
对美军而言,黑夜就像是个绊脚石,但对我们志愿军的补给车队来说,它却成了最好的掩护。那些负责送物资的小伙子们,白天就找个地儿躲起来休息,一到晚上,他们就开着车出发。
经过一番连串的策略实施,就算美军打算拦截志愿军的后勤路线,也根本找不到下手的机会。
在朝鲜战场上,后方的补给十分到位,给前线打仗的志愿军帮了大忙。
第八集团军的老大范佛里特,他当时惊讶地说:
尽管联军出动空军和海军,拼尽全力想要切断共产党的补给线,但共产党还是凭借着超乎想象的坚韧不拔,硬是把物资送到了前线,干出了一番让人惊叹不已的大事。
而这奇迹,正是由周纯全一手打造的。
抗美援朝仗打完了以后,周纯全就被安排做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的二把手,也就是第一副部长。
尽管早些年的一些经历加上个人的一些因素,让他在1955年的那次授衔里,最终得到了上将的头衔。
看看周纯全这一辈子的军旅路,他的本事和能耐那是没话说的。就算中间出过点岔子,可咱们也不能抹了他那些大功劳啊。
配资炒股利息,股票配资网址是什么,配资官网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