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期香港政府公布的 “非本地毕业生留港/回港就业安排”(简称 IANG)数据,藏着留港人群必须关注的信号:2024 年 IANG 续签申请被拒 53 宗,较 2023 年的 20 宗、2022 年的 6 宗大幅上升;但同时,有 4128 人通过该计划成功拿到香港永久居民身份。
香港教育局局长蔡若莲在立法会明确表示,拒签数增长反映出 IANG 审批尺度正逐步收紧 —— 从过去的 “形式合规” 转向 “实质贡献”,想靠 IANG 留港或拿永居,得先摸清最新规则。
先搞懂:IANG 是什么?谁能申请?
IANG 自 2008 年推出,是香港吸引非本地毕业生的核心通道,优势在于 “毕业后无条件留港求职”,无需提前找雇主担保,具体适用范围和规则如下:
1. 合资格申请人
香港本地高校(如港大、港中文、港科技等)本科及以上毕业生; 2022 年起扩展至香港高校大湾区分校:包括香港中文大学(深圳)、香港科技大学(广州)等 4 所院校的毕业生,同样可享受该政策。展开剩余78%2. 核心优势与申请数据
截至 2024 年 4 月,IANG 计划累计收到177,567 宗申请,其中 172,043 宗获批,整体获批率高达 97%,但申请热度近年飙升:
2023-2024 年申请量较 2022 年暴涨约 250%; 硕士毕业生是申请主力,占比超六成; 超 90% 申请人为应届毕业生,无需提前手握香港工作 Offer 即可申请首次逗留。续签关键规则:不是 “一次申请终身有效”
很多人以为 IANG 首次获批就万事大吉,实则续签才是 “留港关键关”—— 蔡若莲局长强调,首次申请无需工作,但续签时必须满足 “真实就业” 或 “有效创业” 条件,具体规则如下:
1. 续签基本要求
就业者:需提供本地聘用证明,职位必须是 “通常由学位持有人担任”(如金融分析、科技研发、法律 / 会计专业服务等),薪酬福利需符合香港市场标准; 创业者:需提供业务证明(如商业登记证、运营流水等),证明业务真实运营; 逗留期限:获批后一般可延长逗留不超过 3 年,或按雇佣合约期限(取较短者);创业者则按业务运营状况综合评估。2. 续签核心变化:从 “形式” 到 “实质”
过去续签可能只需提交合同、强积金记录即可,现在入境处会深入核查 “申请人对香港的实际贡献”,4 类情况最容易被拒,务必避开:
用 “三无公司”(无实际办公场地、无人员、无业务流水)挂靠; 职位与学历不匹配(如硕士做餐饮服务员、零售导购); 收入低于市场均值(尤其携家属者); 创业但无真实业务(空壳公司、无营收流水)。续签 “保命 4 点”:每一条都要卡准
结合 2024 年拒签案例,我们整理出续签必须满足的 4 大核心要求,每一条都有明确的 “达标指南”,建议收藏对照:
1. 在职真实性:杜绝 “挂靠”
必备材料:有效雇佣合同(需明确职位、薪资、期限)、近 3 个月强积金(MPF)缴交记录(需 employer 端正常缴费,而非个人代缴); 入境处核查重点:公司是否有真实办公场地(可能上门核查或要求提供租赁合同、水电单据)、对公账户流水(证明公司有正常业务往来); 雷区:“挂靠公司”—— 无实际办公地、仅为续签注册的空壳公司,拒签率几乎 100%。2. 岗位匹配度:学历≠随便找工作
达标标准:职位需与学历背景、专业方向一致,且属于 “专业岗位”; 正面例子:计算机硕士做程序员、金融硕士做投行分析、法律硕士做律师助理; 反面例子:硕士 / 本科毕业生做奶茶店店员、健身房教练、商场导购 —— 哪怕薪资达标,也会因 “学历与岗位不匹配” 被拒。3. 收入水平:有隐性 “底线”
IANG 续签无明文薪资标准,但结合近年获批案例,入境处有隐性参考线:
单身申请人:月薪建议不低于 1.5 万港元(最低底线 1.3 万,低于此金额大概率被要求补材料); 携配偶 / 子女申请人:月薪建议**≥3 万港元**(需证明有能力支撑家庭开支); 自雇人士:需提供近 1 年业务流水、利得税缴税证明,若营收微薄或连续亏损,会被质疑 “业务无存续能力”。4. 创业者额外要求:证明 “业务有用”
不是注册公司就能续签,入境处会重点评估 “业务对香港的价值”,必备材料和核查点如下:
必备材料:商业登记证、近 1 年审计报告、业务计划书(需说明业务方向、目标客户)、雇员雇佣合同(如有); 核查重点:实际营业收入(需有真实客户付款流水,而非股东注资)、纳税记录(利得税、薪俸税是否正常缴纳)、雇员数量(至少 1-2 名全职员工更易获批); 雷区:仅注册公司但无实际运营、无营收、无雇员,这类情况 100% 拒签。给申请人的 3 条建议:趁现在,早规划
虽然目前 IANG 对硕士毕业生等群体仍算宽松,但申请量暴涨 250% 的背景下,未来审批只会更严 —— 想靠 IANG 留港或拿永居,这 3 点建议一定要听:
尽早申请首次逗留:毕业 6 个月内是申请黄金期,不要拖延,避免错过 “无工作要求” 的窗口期; 从首次申请就规划 7 年永居:香港永居要求 “7 年通常居住”,首次 IANG 开始就要保持真实就业 / 创业,不要中途断缴强积金、注销业务,避免影响 “通常居住” 认定; 续签前自查材料:尤其是收入、岗位匹配度,若薪资偏低或岗位有风险,可提前调整(如换符合学历的工作),不要抱有 “侥幸心理”。IANG 依然是目前非本地毕业生留港的 “最优通道” 之一,但 2024 年拒签量翻倍已经释放信号:香港想要的是 “能为本地创造价值的人才”,而非 “单纯想拿身份的人”。
符合条件的朋友,建议抓住当前政策窗口,提前规划、合规申请,才能稳步实现 “留港梦”。
发布于:广东省配资炒股利息,股票配资网址是什么,配资官网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